400-965-1798
FROM PROFESSIONAL QUALITY
ACCUMULATION
FROM PROFESSIONAL QUALITY
ACCUMULATION
3月5日,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會。在這次大會上,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,首次提出制定“互聯網+”行動計劃。其具體表述為:“制定‘互聯網+’行動計劃,推動移動互聯網、云計算、大數據、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,促進電子商務、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,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。”【更多精彩內容盡在“印刷電商”頻道】
一時間,“互聯網+”似乎成了一種風尚,成為互聯網行業、制造行業、信息技術行業、流行業以及媒體業爭相談論的話題。不過在經歷了最初的喧囂與浮躁之后,眾人開始挖掘“互聯網+”的真正內涵。
1“互聯網+”vs.“工業4.0”
在2013年4月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,德國政府就曾經提出了“工業4.0”戰略,其目的是為了提高德國工業的競爭力,在新一輪工業革命中占領先機。“工業4.0”的概念,即是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,該戰略旨在通過充分利用信息通訊技術和網絡空間虛擬系統-信息物理系統(Cyber-Physical System)相結合的手段,將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。
2014年10月10日,李克強總理在訪問德國期間,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發表《中德合作行動綱要:共塑創新》,而“工業4.0”作為一個獨立部分,被明確寫入《中德合作行動綱要》,“工業4.0”也因此成為中德合作的重要內容。
“工業4.0”項目主要包含三大主題,即智能工廠、智能生產和智能物流。其中的“智能工廠”,重點研究智能化生產系統及過程,以及網絡化分布式生產設施的實現;“智能生產”,主要涉及整個企業的生產物流管理、人機互動以及3D技術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應用等。該計劃將特別注重吸引中小企業參與,力圖使中小企業成為新一代智能化生產技術的使用者和受益者,同時也成為先進工業生產技術的創造者和供應者;“智能物流”,主要通過互聯網、物聯網、物流網,整合物流資源,充分發揮現有物流資源供應方的效率,而需求方,則能夠快速獲得服務匹配,得到物流支持。
事實上,“互聯網+”的提出,可以看做是對“工業4.0”戰略的擴張,是將“工業4.0”擴展到了“N業4.0”,在更廣泛的領域,實現傳統行業與互聯網的結合。
2中國印刷制造業與“工業4.0”和“互聯網+”差距很大
無論是“工業4.0”還是“互聯網+”,為制造行業描述的是一個美麗的未來,但是對于中國印刷制造業而言,這個美麗的未來其實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。
中國印刷制造業的起步較晚,而且客觀地講,無論是中國的印刷設備制造,還是中國的印刷器材制造,雖然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,但是截至目前還只是實現了量的突破,而沒有實現質的突破。一個最明顯的事實就是,中國印刷制造業在國際上鮮有拿得出手的、真正的發明創造,能夠在歐美發達國家申請到的專利數量寥寥。中國印刷制造業尚未有一家企業真正可以領銜國際發展潮流,絕大多數情況下,中國印刷制造業靠的依然是模仿,是跟在國外領先對手后面亦步亦趨。
不過中國雖然在基礎技術方面與德國這樣的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,但是在互聯網技術、IT技術等方面,中國和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不大,有些甚至可以在國際上居于領先地位。究其原因,主要在于互聯網技術、IT技術的發展時間并不長,而自起發展之始,中國也已經開始相應的探索了,所以中國可以在這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;而基礎技術的發展,在德國這樣的發達工業國家已經歷了數百年的發展,中國在這方面反而相形見絀。
因此,中國發展“工業4.0”或是“互聯網+”,其實應該將更多的關注點放到基礎技術上,而不是互聯網技術、IT技術上。前者才是因為互聯網技術、IT技術能夠起到的作用,只可能是錦上添花,而絕對不是雪中送炭。沒有基礎技術的支撐,中國的“工業4.0”或是“互聯網+”,就只能是空中樓閣,只能是中看不中用的形象工程。
3中國印刷制造業要先解決進入“互聯網+”的門檻
中國印刷制造業的發展落后于中國制造業的整體發展水平,這是一個中國印刷制造業不愿意承認但卻客觀存在的事實。目前,中國印刷制造業能夠在國際市場上參與競爭的領域,機械設備主要是印前制版設備和個別的印后加工設備,印刷器材主要是膠印版材,而且即便是這些產品,究其水平,不過是達到了國際市場大宗產品的平均水平,真正在國際上能夠居領先水平的幾近于無。其他如印刷主機、印刷油墨等產品,和國際水平的差距還有很遠。如果不考慮中國印刷制造業的現實水平去奢談“互聯網+”,其實與基于空想的夸夸其談沒有本質區別。
在“互聯網+”時代,中國印刷制造業首先應該做的,依然是在基礎技術方面狠下功夫,而所謂的基礎技術,包括設計、加工、裝配、工藝、自動化乃至材料等諸多方面。到目前為止,中國印刷制造業生產的產品,最主要的問題表現在不精細、不耐用、不穩定等幾個方面,這些單靠互聯網技術和IT技術是解決不了的,真正解決問題的靈丹妙藥,只有提升基礎技術一條路可走。
基礎技術對于制造業,特別是中國印刷制造業而言,才是真正需要邁過的門檻,而“互聯網+”不是。“互聯網+”更重要的是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,卻不可能幫助門外漢邁到門內。
4“互聯網+”真正改變的是企業發展理念和模式
其實對于制造業來說,“互聯網+”真正改變的,不是技術本身而是企業發展的理念和模式。
互聯網技術與IT技術的發展,讓企業的管理、銷售、推廣完全改變:“互聯網+”不等于電子商務,但是在“互聯網+”的時代,企業的銷售一定要走電商模式,“懶人哲學”、“陽光銷售”讓市場銷售更簡單、更透明,曾經的灰色地帶將不復存在,同時實現訂單、跟蹤、倉儲、物流、支付等一系列銷售環節的即時完成、實時追蹤和反饋,讓銷售的各個環節一目了然;“互聯網+”不等于制造技術,但是可以讓制造技術獲得新的飛躍,將讓生產加工過程的每個工藝參數得到實時監控,甚至可以做到自動修正,讓數據流成為生產加工的主導;在“互聯網+”時代,傳統的宣傳手段都顯得過時了,唯有抓住新的網絡宣傳手段,借助不斷出現的互聯網、移動通信等平臺,不斷突破創新,才可能取得“互聯網+”時代的推廣先機……
“互聯網+”雖然不是雪中送炭,但是可以幫助制造企業梳理自己的整個流程,讓物流、資金流和數據流實現完美結合,使企業從決策、到銷售,再到運營、生產,乃至售后和推廣,一切環節變得更加科學和流暢,真正做到科學決策、精益生產、精準銷售。
“互聯網+”時代來了,但是“互聯網+”絕不是高喊口號就可以實現的,要踐行“互聯網+”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。中國印刷制造企業,你真的進門了嗎?